0452、全面调查(2 / 2)

重建北宋 苕面窝 2004 字 4天前

初八上午来一次?李宪的疑云越来越大:那就说明这对老夫妻不过是名义上的,根本没有夫妻之实。既然如此,独子夏经纶又是谁生下来的?

这种事情是大世家的秘密,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,李宪很快把注意力转到了其他地方:“常班头,昨天老族长遇刺,崇德堂是谁护卫?”

常林继续摇头:“按照轮值顺序,昨天晚班应该是刀卫分统冯喜。不过他和另外一个分统朱亮偶尔会换班,具体什么情况小的也不知道。”

李宪摆摆手:“很好,麻烦你去把冯喜和朱亮找过来!”

这是第一次找人过来问话,李宪想试试自己的权力究竟有多大,到底能不能继续承担破案的职责。

李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笑道:“冬宁,都记下来了吗?”

“你们的对话都记下来了。”韦冬宁满脸疑惑:“查遍整个名册,的确没有关于幺房夏崇儒、夏经纬外戚的任何记载,仿佛刘氏和折氏就是孤家寡人,连籍贯都没有标明。”

李宪微微点了一下头:“如此说来,夏府的重要部位,没有刘氏和折氏娘家人,完全掌握在老族长和外戚手中了。”

韦冬宁有些迟疑不决:“这似乎很不正常,但名册上的确就是如此。公子,请恕我直言。与其在名册上浪费时间,还不如单刀直入。”

“怎么个单刀直入法?”李宪微笑着。

韦冬宁合上名册:“开棺验尸,从源头查起,必定能够找到蛛丝马迹。”

“谁去开棺验尸呢,就我和你吗?”李宪神色没有变化。

韦冬宁美眉一掀:“我明白了,难怪公子一定要首先搞清楚名册,否则我们什么都干不了。”

李宪摆摆手:“既然已经明白了,你现在到前厅把夏安民给我叫过来。”

韦冬宁已经走到门口,又回过头来提出疑问:“不对吧,公子为何不先叫孝子夏经纶?”

“赶紧去办,我自有分寸。”李宪摇摇头,已经把眼睛闭上,表示自己不会继续解释。

实际上也没有办法解释,大门口还有十一个带刀护卫,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东西。

随着疑问越来越多,李宪觉得目前最棘手的事情,就是自己是个外人,对府内的情况越来越模糊。

没有名册的时候,好像很多线索已经逐步清晰。研究了半天名册之后,所有的一切反而变成混沌。

韦冬宁知道李宪面临的最大困难,就是夏府里面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。唯有通过名册找到突破口,首先找出几个绝对不可能是凶手的人,然后才能说到其它问题。

对于谁最可靠,韦冬宁倾向于被害人夏崇儒的儿子夏经纶。但是李宪研究名册之后,发现最可信赖的人恰恰不是夏经纶这个孝子,而是夏安民。

名册记载:夏安民小时候是孤儿,被夏崇儒收养之后赐姓夏,后来一直是夏崇儒的长随,后来提升为长房的外堂总管。

按照常理推断,夏崇儒对夏安民有抚养栽培之恩,可谓是重生父母,恩重如山。所以李宪推测,夏府里面最不可能是凶手的人,应该就是夏安民。

要想在夏府这样的大世家刺杀老族长,仅仅凭借一个外人绝对办不到。如果没有内奸提供准确消息,在如此庞大的宅院里面想找一个人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
没有内鬼引不来外贼,这是最基本的常识。

李宪所定义的凶手,并非直接刺死夏崇儒的那个人,而是幕后的指使者,或者是夏府的内奸。

恰在此时,门外传来一声禀报:“刀卫分统冯喜、朱亮参见掌令者!”

李宪抬头一看,门口站着两个身穿绛紫色紧身短打扮的武士,年龄在二十七八岁。

现在不能随便问话,因为书记员韦冬宁不在现场。李宪只好摆摆手:“两位不用客气,请进来随便坐。”

不能问话,不代表李宪什么都不能做。他现在所做的事情,就是用自己的目光在两个人脸上缓缓扫过。

沉默,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审问手段。

做贼心虚就别说了,即便你没有做贼,如果有一个人阴沉着脸,一双凌厉的眼神在你脸上扫来扫去,你也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很可能哪里不对劲。

这是人之常情,李宪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

眼神扫过第一遍,两个人神色如常。眼神扫过第二遍,两个人的呼吸开始急促。

韦冬宁清脆的嗓音恰在此时响起:“公子,奉命把夏安民带到!”

“来人,把冯喜蒙上眼睛带走!”

李宪话音刚落,后面上来两个女兵——当然都是落霞观原来的女弟子——动作很麻利就把冯喜的眼睛用黑布蒙上,然后在他的后颈上劈了一掌,冯喜晕倒在自己的座位上。

这是李宪早就给她们交代好的,。因为是首先蒙住眼睛,然后才晕过去的,等会清醒过来,他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。

“夏总管请坐,冬宁做好笔录。朱亮,请你告诉我,昨晚老族长被刺的时候,你在什么位置,证明人是谁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