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,孙小妹却提议,李恪应该现在将它交给李世民。
因为,它是孙享福正儿八经编写出来的最高深的农学著作,如果孙享福封圣,那么,它在科学界的影响,将可能是一部堪比孔子修订的《六经》对文化界的影响的巨著,应当广泛流传于世。
另外,以她对孙享福的了解,当然知道,孙享福其实非常的想要将它传播出去,只是苦于世上的人都愚笨,根本学不懂,因为,就是连她自己这个被他认定为最有可能学懂的人,暂时也学不懂。
上交这本书稿,等于是将它的唯一性抹除掉了,未来,它可能将会是像四书五经一样,被广为流传的书籍。
然而,这一做法,却是能体现出李恪的心胸,和对大唐的忠诚,毕竟,这属于孙小妹的陪嫁,现在,是属于他家的私有物品,李恪选不选择上交,别人都不能说什么。
“小妹啊!你真是为难为夫了,这本书稿交上去了,你以后拿什么学习?”李恪心里还是有些犹豫道。
“我这里当然留了一份的,大哥可是说过,我可能要用一辈子的时间,来搞懂它,所以,未来,我即便是把它看的全部背下来了,也是不会离手的。”孙小妹笑了笑道。
“你知道,为夫说的不是这个意思,作为一个皇室成员,特别是一个亲王,为夫必须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,这些,你懂的吧!”李恪正色的看向孙小妹道。
孙小妹点了点头道,“我懂,这也是为什么大哥当初将这本书送给我做嫁妆的原因。可是,我觉得,我们从大哥身上学到的,还应该有无私和奉献,况且,我不认为除了我之外,还有人能学会懂它,就是二哥,或者武媚娘那个小丫头,也不可能在这方面超过我,那么,实际上,它还是在我们家。”
听到孙小妹这么说,李恪的眉头一挑,顿时想到了孙得寿和武媚娘。
他们现在,一个担任着农部尚书,把精力都放在了全国的农业规划,以及农业技术教学上。
一个则是在内宫中做了内侍监的官职,热衷于皇家产业的管理经营,估计她在孙享福身上学农学知识,也只是学经商生发的时候,顺带手学的一些,进了宫之后,她可没什么功夫去种田了。
只有孙小妹,手不释卷的在搞农业技术研究,现在,他吴王府,可是连三百二十倍的放大镜都装上了,而且,还打算修建更先进,专门看微小事物的显微镜。
最终,李恪下了决定,收起书桌上的书稿道,“那好吧!我就进宫一趟。”
两日后,当孙享福坐上蒸汽轮船,往半岛的汉城而去的时候,吴王府接到了李世民的圣旨,册封吴王次子李迅为丰王,顿时,让李恪和孙小妹都惊讶的不得了。
按照规格,亲王的儿子,应该是郡王,嫡长子倒是可以先封世子,等亲王死后,继承王爵。
可现在,李世民直接给他的次子封了一个字的亲王王爵,这意思是对献书稿的嘉奖?
这有点太不按套路出牌啊!
要知道,按照以往的规矩,只有皇帝的儿子,才有资格封一字亲王的。
倒是之后赶过来向他们道喜的虞秀儿,劝他们放宽了心,反正现在王爵实际上代表的,也不过是享受皇家供给的俸禄的高低而已,倒是吴王妃孙小妹生下来的两个儿子,将来都是亲王爵位的话,她的地位,可就水涨船高了,对她来说,这也是为孙家露脸的一件喜事。
虽然此时因为李渊刚刚去世不久,不能搞什么摆宴庆贺之类的活动,但是一家人过来说两句道喜的话还是要的。
当然,事情还是聊到了孙享福的那本手稿上,虞秀儿想给这本装订成册的手稿起一个拉风的名字。
然而,这事,她又不想惊动孙享福。
因为,她知道,孙享福一直把什么封圣之类的事情,当成玩笑来看的,而且,在李世民的圣旨没有下来之前,还不能公开。
所以,只能她们这些知情人,自己商议了。
倒是孙享福这个在汉城吃海鲜吃到饱的人,并不知道,所有人都在围绕着推他封圣的事情做工作,这种没心没肺的日子,也不知道他还能过多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