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节(2 / 2)

庶长子 邈邈一黍 2229 字 1个月前

“你们家酒楼还有位置吗?现在能不能定个地方?”魏时轻声问道。

黄学林家里就是开酒楼的,而且是整个燕县最好的酒楼。

“成啊,早就备下了。”

好友是什么情况,他还不知道吗,知县夫人不是个宽和的,魏时不可能把他们带回府去。

这么多人,要全都是相熟的也就罢了,关键是生面孔占了一大半,魏时不可能让人家白白的在寒风里站这么久,没有半点表示。

这些人不就是因为知道魏时的脾气性格,所以才敢把家里的兄弟带过来嘛,知道魏时不会为这种小事儿生气,也不会把带来的人晾在一边儿。

但是说实话,黄学林压根儿就没办法理解,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
就算是魏时请吃顿饭,也不过是混个面熟而已,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忘了,何必呢。

都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同窗,纯粹一点儿不好吗。

第33章 二更

旧友重逢,可这顿饭吃的确实不怎么样,除了魏时这个饥肠辘辘的人之外,没有人把心思放在吃饭上。

如果真的像往常一样交流感情也就罢了,关键是恭维和讨好的声音居多。

好像无形之间,魏时跟众人已经分成了两拨。

当然,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。

只有考中秀才,才真正算晋身‘士’这个阶级,而在这一众的同窗里头,魏时已然是遥遥领先,除了他以外有五个童生,秀才却是一个都没有,更遑论是举人了。

不得不说,这饭吃的压抑的很,也就黄学林待他的态度还一如往常。

其他人,包括先生的长孙在内,态度上都跟以往大有不同了。

魏时倒是能够明白大家的态度转变,只是作为当事人,这感觉实在不怎么样。

好不容易吃完了饭,魏时跟何志远定下了去拜访先生的时间,这才告别众人,回知县府。

——

“这是姨娘托我给您带回来的。”

魏时把装有绣品的锦盒呈上去,这里面到底绣了什么,他也没翻看过,毕竟也算是姨娘同父亲之间的隐私了。

本以为是迫于规矩的严谨之作,肯定看不出什么毛病来,但要说心意,应当没有几分。

分别的这几年里,姨娘很少会提到燕县的人和事儿,对父亲,他不觉得姨娘有多少感情。

不过出乎意料,父亲在打开锦盒之后,却是有些失态。

表情要哭不哭,要笑不笑,仔细瞧着,眼圈儿似乎是红了,甚至眼睛里还隐隐泛着水光。

魏时都有些疑心自己是看错了,父亲说好听点儿,叫心性淡薄,什么事儿都不爱管,说难听点儿,就是凉薄,心里头除了自个儿,谁也装不下。

可如今,一幅绣品竟让父亲眼睛里泛起水光。

还真是难得一见。

“你姨娘还好吗?前段时间你大伯来信,说准备送你去京城的国子监进学,还打算让你姨娘也跟着过去照顾你,都这么大的人了,哪儿用得着你姨娘千里迢迢的跟过去,还是让她回来吧。”魏仁淡淡的道。

兄长决定了的事情,一般是很难改变的,而且他也不想跟兄长起争执,闹出些麻烦事儿来,如果时哥儿自己不乐意,那兄长应该也不会强求。

依着为人对兄长的了解,把家族看得比什么都重,时哥儿俨然已经成为了下一代的领头羊,甚至可以说,魏家能不能再进一步,就看时哥儿的了。

可想而知,时哥儿在兄长心里的分量有多重,最起码他这个弟弟是比不了了。

魏仁自觉在长子面前,还是有几分做父亲的威严的。

更何况少年人大都不乐意被管着,时哥儿中了举,年少得意,就应该更不想被管着了,大概也不想带着白姨娘过去。

魏时有些讶异的抬了抬眼,不是惊讶父亲为什么提出这种要求来,而是不明白,姨娘为什么送上这样一幅绣品。

她知道父亲会是这样的反应,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吗?姨娘送上这样一幅绣品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是也想着回燕县吗?

不不,如果姨娘想回燕县的话,直接同他讲就是了,犯不着绕这么大的圈子。

“大伯已经在京城置办了宅子,儿子要去国子监进学,无暇分心,宅子还得有人管才是,而且儿子年纪还小,离弱冠之年还差了六年呢,怎么能算是长大了,再说了,在您跟姨娘面前,我永远都是小孩子。”魏时不卑不亢地道。

到底是翅膀硬了,魏仁瞧着面前的少年,已经很难同当年那个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的小孩子,联系到一块儿去了。

今非昔比,确实是今非昔比了。

十四岁的解元,放到哪个家族里头,都是才俊,都是不可忽视的栋梁之材,兄长在信里说,魏时是魏家的麒麟儿。

这话不假,也难怪这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,人有底气了,说话也就硬气了。

魏仁从来就不是一个严父,他为人处事的准则就是不惹麻烦,能得清静,便得清静。

换句话说,这又何尝不是‘柿子挑软的捏’,硬的柿子捏了会惹麻烦,清静也就没了,只有捏软柿子,才惹不出麻烦,才能得清静。

当年还没有任何功名的魏时,不受重视,也没有底气,在魏仁这里,可不就是一块软柿子。

</div>

<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