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节(2 / 2)

老大是女郎 罗青梅 2367 字 2个月前

周围的人没说话,看他们的表情,赵弼给她的案子只是一桩不起眼的案件,没有值得关注的必要。

傅云英应喏,拿了卷宗退出侧厅。

回到自己的号房,她翻开卷宗细看,发现这桩案子正是前些时她觉得有疑点、因而特意批示交给大理寺丞覆议的那桩杀夫案。

还真是巧。

司直需要奉命出使地方覆审疑难案件,但司直真正去地方磨炼的机会并不多,因为在京案件要么是鸡毛蒜皮的事,用不着司直去关心,而真有大案子,轮不着司直多嘴。

傅云英从陆主簿那里领来文书和提审凭证,带齐东西,出了京城。寺里给她配备了两名助手,其中一个是石正,两名杂役。

赶车的是杂役,她把乔嘉也带上了。

出了京城她最大,石正和另外三人一路上都在绞尽脑汁逢迎讨好她。她随便说句话他们就满口夸起来,恨不能把她夸成刚直不阿的包青天。

她冷着一张脸不怎么理会,只说公事,他们悄悄松口气,看出她不是那种非要下属围着自己献殷勤的人,慢慢也安静下来。

到了良乡,县太爷知道他们一行人来了,亲自来接。

傅云英终于明白为什么其他评事看到她接下这个差事时是那种表情,犯人张氏已经在狱中畏罪自尽,这个案子差不多可以结案了。

白跑一趟,其他几人都有些懊恼。

傅云英却问:“张氏是什么时候自尽的?”

县太爷回想了一下,“有半个月了。”

这个案子拖拉了几个月,从张氏状告族人到最后案件送交刑部审核,前后有九个月之久。张氏一开始是起诉的一方,后来成了罪人被收押入监,受不了牢狱之苦,加上自知杀夫罪必判斩立决,再煎熬下去也是受罪,趁人不备,用腰带上吊自尽。

傅云英提出要验尸。

县太爷一脸莫名其妙,道:“这尸首都拉出去掩埋了……傅司直,张氏确实是自尽无误,仵作有详细的验尸记录……”

傅云英面色不改,“我还有一事不解……需要再验一遍,烦您通融。”

县太爷虽然一直待在良乡,但对京城的事也算有所了解,这位傅司直光是一个东宫出身,就足够威慑他了,他眼珠转了一转,命人去请仵作。

反正验尸也查不出什么。

仵作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,一把长须,瘦得如皮包骨一般,身后跟着为他背箱笼工具的小徒弟,进了正厅,便朝傅云英拱手。

几人先乘车去掩埋张氏尸首的地方。

那地方就是一座乱葬岗,荒芜偏僻,马车进不去,到了半路上,他们下车,改骑毛驴。

仵作的小徒弟找到那处坟地,指指几块长满青苔的碎石头,道:“就是这儿了,我记得这堆长毛的石头。”

几个专门请来挖尸的杂役立马抄起锄头铁锹,开始刨坑。

坑埋得很浅,不一会儿就露出布料痕迹。天气炎热,又下过几场暴雨,尸体早就腐烂了,一股恶臭。

连仵作也露出不适的表情,强忍着再次验尸。

傅云英走到他身边。

仵作不知她为什么还要验尸,斟酌着道:“大人,小的看过了,张氏确实是自缢而死。”

傅云英唔了一声,轻声问:“其他的呢?张氏的身体可还有其他损害?”

仵作惊愕不已,顷刻间汗如雨下。

傅云英垂目看他,眼神平静,却不怒自威,道:“我乃大理寺司直,你看出什么,照实说,若有隐瞒,你知道后果。”

仵作冷汗涔涔,片刻后,颤声答道:“大人,这种事……也是没法避免的。”

他等了半天,没听见傅云英的回答,心中七上八下的。

却听年轻的司直轻轻叹了口气,没有多说什么,挥挥手让他退下。

仵作松了口气,带着小徒弟退到一边。

傅云英示意杂役为张氏收敛尸骨,要将她带回良乡县城。

杂役们目瞪口呆,不敢多问,一一照办。

石正站在一边,怕傅云英熏着,卖力给她打扇,此时便道:“大人,女子入狱,向来躲不开这种事……您见多了,也就习惯了。”

傅云英脸色微沉。

张氏在狱中遭受侮辱,才会自缢。这种事在衙门中屡见不鲜,长官甚至默许狱卒欺辱入狱的女子,所以女子一旦和官司扯上关系,基本上名声就完了。

傅云章和她说过,他刚到刑部的时候,发现这种事,曾多次训斥底下的杂吏。后来他升任主事,遇到主犯是女子,通常会提醒其家人先打点狱卒,以免女子在狱中受折磨。

见她不说话,石正又问:“您准备怎么处置张氏的尸首?”

傅云英看着荒野间疯狂生长的野草,生机盎然底下,却是累累枯骨,道:“她是冤枉的,人虽死了,也不能让她蒙受冤屈。”

“您怎么确定张氏是冤枉的?”

石正呆了一呆,问。

傅云英走向等在山道旁的乔嘉,“张氏的供词前后矛盾,漏洞百出。”

她回到县衙,命人将张氏之前状告的宗族亲眷等人带到大堂审问。